精準扶貧,構建“造血”產業鏈,這三個項目全部由蘇州高新區國資投資建設。其中,“銅仁·蘇州大廈”項目總投資2億元,旨在打造帶有蘇式風格的高檔酒店,建成后將為區域旅游發展提升品位。農業物流園項目總投資1.5億元,項目將打造農產品“全產業鏈”生產模式,通過與食行生鮮公司合作,將優質農產品銷往蘇州、無錫、上海市場。項目運營后將直接帶動當地農民就業100人,間接帶動更多農村合作社農民致富。牙溪村泰迪旅游項目定位于鄉村旅游,總投資1億元左右,建設包括特色鄉村莊園民宿、自然歡樂農場、快樂陽光牧場、侗族泰迪樂園等一體的農業文化休閑旅游項目,打造西南首家泰迪農莊、銅仁旅游“新地標”,建成后將直接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豐富旅游內涵,提升地區旅游發展檔次。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這三個項目是蘇州高新區精準扶貧的發力點之一。蘇州高新區與銅仁市萬山區于2013年結對幫扶。如何助推萬山脫貧攻堅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蘇州高新區主動作為,不斷探索東西扶貧協作新路徑,兩地逐漸構建了完善的協作框架體系,在資金項目、人才交流、產業合作、勞務協作等方面深化幫扶,攜手小康。
2018年,蘇州高新區新增財政幫扶資金2538萬元,落實生豬養殖、大棚蔬菜、銅仁市二十二小學(易地扶貧搬遷小學)、萬山區婦幼保健院等29個項目,所有的產業項目均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建立利益聯結3306人。同時,蘇州高新區率先設立“蘇州高新區慈善基金會銅仁市萬山區扶貧基金”,計劃在“十三五”時期籌集不少于1000萬元資金用于幫助萬山區的產業發展,首批64.4萬元已經落實項目。此外,2018年的社會捐贈資金也達300余萬元,用于教育、醫療等民生事業發展。
深化兩區鄉鎮(街道)、部門、村(社區)結對模式和形式,蘇州高新區與萬山區實現了所有鄉鎮(街道)、未脫貧貧困村、未脫貧貧困戶三級層面結對全覆蓋。同時,推進區內學校及醫院共建全結對,雙方學校在教學理念、課程設計、信息平臺互通、教學方法互學上實現了共享,同時互派醫生交流學習,共建結對。
扶貧扶智,進一步衍生幫扶觸角,在人才交流互通上,蘇州高新區各類專家為萬山區培訓教師2000人次、鄉村旅游從業人員50人次、農村致富帶頭人111人次。同時,通過舉辦勞務招聘、勞務培訓,建立勞務工作站,促進貧困戶到蘇州就業,目前萬山籍在蘇就業的貧困戶達71人。
精準扶貧,成效明顯。去年9月,萬山區整體脫貧出列,同年11月,兩區幫扶協作經驗在全國攜手奔小康行動培訓班上作典型經驗書面交流。記者了解到,接下來,兩地在確保開工項目早竣工、早投產、早見效的同時,還將積極探索更多的扶貧協作發力點,合力推動扶貧協作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