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正是松江工業區實現 “管理型向經營型、行政型向企業型、出讓土地向經營土地”三個轉變的集中體現。據透露,松江工業區在“十二五”規劃的3500畝土地開發中,有三成將用于自身或合作開發。工業區與企業,不再是簡單的土地買賣或者標準廠房的租賃關系,相反,工業區作為開發主體,將向控股、參股、獨立開發等方式轉變。
作為上海市郊首家市級工業區,松江工業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已由最初的2.56平方公里,拓展到現在的43.69平方公里,發展成為一個年產值近3000億元、稅收超40億元、吸納員工近20萬的現代化工業園區。過去20年中,松江工業區累計引進外資項目468家,總投資達102億美元;實現工業產值1.8萬億元,每年出口創匯占到全市20%左右。
松江工業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吳建明說,資源瓶頸、轉型壓力日益凸顯,工業區不能再以擴大規模為方向,而要以提高質量、提高收益為目標;未來,也不能再依賴“土地財政”,而要通過資產經營、土地經營等深度開發來發展。
求質量、求效益——這也體現在對經濟指標概念的認識上。松江工業區“十二五”規劃顯示,到2015年,要實現“稅收100億元、投入100億元、資產100億元”的目標,相比于稅收保持年均20%左右增長至100億元,工業總產值則是穩定在目前的3000億元左右,質量增長十分明顯。
與經營土地戰略相一致的是,松江工業區還把轉型的落腳點,首先放在了現代服務業上。被稱為“時尚谷”的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創業園,由松江工業區和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合作開發。一期項目去年10月開業,已開通了“中國流行面料發布展示中心”、“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松江)檢測中心”等服務平臺,并吸引了中國最大紡織企業、年銷售收入近百億元的山東魯泰集團、即發集團,中國最大的絲綢企業達利集團等落戶?,F在,“時尚谷”每月都舉辦時尚發布、設計師沙龍、品牌對接等活動,吸引國內外紡織服裝品牌企業紛至沓來。
松江工業區還斥資3.11億元,購買了1019畝土地,并聯手成都置信合作打造“佘山環球企業中心”項目,吸引研發、結算等總部經濟,匯集人才流、資金流、技術流。在這些合作中,松江工業區作為控股方,參與整個項目開發,掌握了發展的主動權。
此外,松江工業區還將依托自身實力,在后續土地空間中獨立開發建設“文翔總部園”,意在形成一個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