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這樣的“智能工廠”在金山不止一家。“十二五”期間以來,隨著我區對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推動,信息化的“春風”已經使我區許多傳統加工企業煥發青春。區科委信息科副科長李俊介紹,目前我區工業企業在信息化方面發展迅速,并且已經從起步階段的分頭建設,形成了生產、財務、采購、銷售等信息系統的綜合集成。
在上海華峰超纖股份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了這種信息協同系統。從移動端獲取客戶訂單,系統自動生成“加工單”傳入加工中心的生產控制系統,生產系統運算出物料需求并通知倉庫配貨。打破各部分“信息孤島”的協同系統,使信息化的作用得到臺階性的躍升。華峰國際(華峰集團信息子公司)工業互聯網部總經理楊邵杰告訴記者,信息協同系統可以及時了解庫存信息,減少庫存積壓成本,另外信息暢通也減少了公司和管理成本。
雖然兩化融合是搶占市場競爭高點的重要舉措,但是因為融合是個漫長的過程,短期內無法獲得明顯的競爭力提升,因此在企業兩化融合不單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對于信息化的認識問題。“信息化最需要一把手和決策層堅定信念,投入高、見效慢、阻力多,一旦信心不堅定,信息化很容易半途而廢。”裘晶說。
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當然還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助力,隨著近期我區兩化融合三年行動計劃的制定,對于我區工業企業信息化發展帶來更多的政策“利好”。李俊介紹,接下來我區將以市區兩級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等政策為主要抓手,圍繞高端智能裝備制造、生命健康等四大新興產業,打造50家兩化融合試點企業。
為了使企業掌握兩化融合的方法和路徑,我區還推選重點企業入選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名單,從簡單的給“政策”到給“規則”,進一步提升我區工業制造的智能化水平。